謝謝老師對“怎樣從理論和實際體會修養”的論述,讓我明白了做人和做事的統一性,以及對理論運用的靈活性和原則性。人的生存生活都離不開勞動,也就離不開做事和做人的方法和原則。原則是基調,方法是策略,結果是矛盾的產物。雖然為了吃飽飯而努力是天經地義的事情,但就是這樣的事情也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,吃飽飯是生存的基本保障,但是要符合人性的原則,否則就是個人利益對集體利益的侵犯和違背,一味地展現動物的本能就失去了做人的屬性。“倉廩實而知禮節,衣食足而知榮辱”這是物質可以轉化為精神的真實寫照;“君子不食嗟來之食”,和“英雄寧死不屈”,也同樣是精神反作用和超越于物質的表現。任何矛盾和問題的解決,總有其先后順序和輕重緩急的規律,看不到這些,就是做人做事不分主次和認識上有局限性的的自證。
還拿社會主義跨越資本主義而來的,這個事實來說,任何先進的社會制度,都是在原有舊的社會制度基礎上建立而來的,這包括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兩個方面。按道理來說,社會主義社會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飛躍,主要是經濟基礎和意識形態上的超越。真實的情況是,中國社會主義是在舊中國封建制度的基礎上跨越而來,這就是說,當時的經濟基礎不可能超越資本主義社會,也就是說,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條路當時是走不通的,也就只剩下上層建筑反作用和約定經濟基礎這一條路可走了,這些都已經被中國革命歷史所證明了。物質上即暫時不能超越,意識形態上就必然要有所引領,這就是共產主義理想和毛澤東思想的真實意義。
讀老師的文章讓我明白,社會主義就是向共產主義社會的過渡階段,主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共產主義接班人,前提是消滅剝削階級,實現勞動人民人人平等,公平,公正的社會大環境。后者是特殊基本矛盾,前者是一般基本矛盾,實現公平公正,是現在的主要矛盾,形式上主要表現為階級斗爭和階級斗爭意識,而培養共產主義接班人是著眼于將來,是對公平公正的持續發展,這一切都是對人民普遍對美好生活需求愿望順應。(續上)